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为了避免过多的争论,介绍之前先明确几个问题: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1、我为什么可以提出一些看法。我祖父民国时期在成都开餐馆,后来父亲在成都饮食公司,是国营餐馆主任,我家里一九八五年到八六年也在成都开了餐馆。我自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,所以对那时候的味道非常熟悉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2、我如何定义什么是正宗成都川味。成都川味后来纳入了江湖菜和火锅,外延大幅扩展,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而我因为在八七年离开成都,没有随着后来的变化而变化标准,所以我对正宗成都川味的定义是“八十年代的味道”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3、我说的川味有什么特点。那时候的成都川菜最大的特点是该辣的才辣,不该辣的不辣,即使是辣的也不太辣。如果一个完全不吃辣的人,在成都生活多年,完全可以吃不到一点辣。比如点一碗抄手,有四种口味可以选,红油、原汤、海味、酸辣,很多的美食都有白味选项。当时主流的菜是韭黄肉丝、锅巴肉片这些不辣的,以及一些微辣的,主要是用豆瓣和泡椒,比如回锅肉、爆炒腰花,辣一些的主要是凉拌小菜,用来饭前开胃和最后下米饭的,另外就是小吃偏辣的多一些,但也都是柔和的辣或者麻辣。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下面来说符合我的标准的成都的正宗川菜馆,这些馆子老板我都不认识,所以没有广告: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1、皇城坝牛肉馆。地址在市中心三桂前街,排名第一的是拌凉粉,这个凉粉是川味调味技术的巅峰,没有之一。特色菜可以选葱香牛肉,算是独家自创的特色菜,它是川菜对肉质嫩化处理的天花板,肉极嫩,没有任何嚼不动的地方。有一道干煸牛肉是菜单上没有的,老顾客会点。牛肉馆以前最好的是红照壁的南门牛肉馆,拆掉后不知道去了哪里,包家巷的皇城牛肉,现在好像叫兄弟牛肉,很多人说好,我不太推荐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2、小谭豆花,西大街和皇城坝附近,一共两家店。这里的粉蒸牛肉是全四川最好的。面条也还可以。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3、唐包子,四道街。我父亲当年成都饮食公司同事开的,现在是后代在经营。面中透油,馅是生肉和䬰子(炒酥的肉末)混合,完全是老味道。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4、何记乡村鸡片小菜馆,武侯区广福桥横街42号。鸡片是全成都做的最好的,但不是老字号,不知道会不会每一次都味道稳定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5、王婆荞面,成都我去过的有两家,在青石桥和玉林。选牛肉䬰子的鸳鸯,地道。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6、陈麻婆豆腐。不得不说,全国没有哪一家的麻婆豆腐可以超越陈麻婆,另外粉蒸肉(猪肉)不错,要中午点,晚上就不点粉蒸肉了。除了这两个菜,其他的都没什么感觉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7、苏记穆罕清真,金牛大道附近,成都的西北角,偏远。牛胸肉和盐煎肉可以,但盐煎肉有时候味道不稳定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8、金科北路清真上寺附近的几家牛肉馆,人气最旺的是寺南东街刚进口子的那家最破的无名馆子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9、洞子口陈氏凉粉(不是张凉粉),金牛区福德路42号。卤鸭子、凉拌鸡真是以前的味道(文殊院的张凉粉不太推荐,买卖太火爆,已经不遵循传统方法,以前这里的煎蛋面最好吃,现在已经不做这个面了)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10、龙眼包子,在清江路叒缘夜光杯餐馆门口划出来几平米,搞了个档口。是创始人廖永通的儿子女儿搞的,龙眼包子被合营后,商标也归公,这里的虽不能用老字号商标,但是真传,总体不错,味道比起以前略有差别。成都小包子馅儿是抱团的,和散开馅的大包子不同。成都很多老字号也是一样的命运,文殊院的洞子口张凉粉其实早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,和创始人无关,钟水饺也是,其后人后来开了协茂森老钟家,但价格奇贵,性价比不好。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11、煎蛋面,华兴街最有名,玉林的卢记华兴也人气旺,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1985牛市口番茄煎蛋面。这东西是城东的东西,是我小时候没吃过的味道,只能按现在的口味喜好选。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12、锅盔。传统锅盔主要是文殊院金欣苑老小区里的邱二哥锅盔,不夹肉菜,传统吃法,一天大概做850个,一个价格平均算4元,一天收入都是三千多,还是比较惊人。但这里几年前不准烧煤炭后,改用电烤炉,口感绵软,差了一些。推荐红糖锅盔。夹凉拌肉菜的锅盔,最好的是人民公园西门对面的,好像叫彭州锅盔,忘了是横小南街还是方池街路口,两三平米的一个锅盔店,味道非常好。目前成都最火的是严太婆锅盔,特点是锅盔硬脆(不是酥脆),一共三家店,几个亲戚经营,每天都排队,按它锅盔价格来算,估计一年收入千万或者大几百万。据说,如果锅盔如果脆,冷了就咬不动,是加了滑石粉的效果,具体加没加我也不知道,但不管加没加,我都控制不住会买。(有空了我写写锅盔做法,有志创业的学几个单品就可以收入可观,当然要做到一定的水平。)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13、温江张牛腬,地图搜就行,比较远,腬是肉的另一个写法。不用多介绍,就是八十年代的味道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保留正宗川味最好的是清真馆子,后面再做更多的介绍,也可以关注我即将出版的新书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下次有机会,再介绍一下成都仅存的两家正宗川味糕点铺。
|